19世紀30年代末,是西方資本主義大規(guī)模侵略中國的前夕,是清王朝統(tǒng)治達到極端黑暗的年代。道光皇帝上臺,曾想著振興一番。面對吏治敗壞、武備廢弛、農政不修、商業(yè)凋零的現實,他曾詔令各省興復書院,培養(yǎng)能臣治仕;飭各地軍政人員嚴查保甲、禁止扣餉勒索,加強武備戎務;下令興修水利、治農勸商,以增加國庫收入。怎奈整個封建制度已病入膏肓,如“日之將夕,悲風驟至”《龔自珍全集·尊隱》。,結果是振而不興,上下因循茍且、官吏苛剝之風日甚一日。武備方面更是頹風難挽,當年的所謂八旗勁旅,已變得“射箭箭虛發(fā),馳馬人張之洞墮地”的不堪地步。常大淳給道光帝上奏說:“新疆、湖南、廣東、四川各營伍,日久生玩,滿營則奢靡自逸,漢營則糧額多虛。由于撥補之徇私,操演之不實,以國家養(yǎng)兵之資,為眾人雇役之用”!肚迨犯濉け臼,卷一三九。大將臨兵不謀,士兵師出無律,有戰(zhàn)則“雇人代充”,臨陣則“聞氛脫逃”,軍務敗弛,無可復加。官吏皆如狼似虎地搶奪社會財富,他們“貪黷無厭,征求財貨,皇皇如不及”。薛福成:《庸庵筆記》,卷三。封建土地制度的最大弊端土地高度集中問題,愈加突出,不僅自耕農僅依生存的土地不斷為地主剝奪,就連那些中小地主也在爭奪土地的驚濤駭浪中,日益沉淪、分化瓦解著,“自京師始,概乎四方,大抵富戶變貧戶,貧戶變餓者,四民之首,奔走下賤,各省大局,岌岌乎皆不可以支月日”!段饔蛑眯惺∽h》,《龔自珍全集》上冊,第106頁。 生活在如此黑暗年代里的貧苦農民,如鑊之肉,如鼎之羹,在荒淫、暴虐、屠殺中喘息掙扎著、反抗著。于是,北方白蓮教、南方天地會為主的農民大起義爆發(fā)了,農民起義的洪流,沖擊著封建的腐朽政權,蕩滌著社會的污泥濁水。 道光帝在登極之前曾親手持槍抵抗過打進皇宮的天理教起義軍。現在,在南北農民大起義的打擊下,做太子時的銳氣不見了;列祖列宗的所謂“十全武功”,也隨著清軍的腐敗而化為泡影。 內憂、外患,是清政府的兩塊心病。在國內農民大起義的同時,西方資本主義加緊對華侵略,這時,他們正策劃著以大炮維護鴉片貿易,打開中國的門戶。鴉片輸入,白銀外流,由來已久,至道光朝日趨嚴重。19世紀初年,平均每年進口4000余箱;道光上臺的20年代,平均每年達8000余箱;至30年代,平均輸入量竟達到35000余箱。姚賢鎬:《中國近代對外貿易史資料》第一冊,第339~340頁。鴉片換走了中國大量的白銀,道光繼位后的20年間,中國就有一億兩白銀外流。國庫空虛、銀價暴漲,使中國社會更加動蕩不安。面對這一嚴重問題,道光上臺第二年(1822年)即嚴申鴉片之禁,“凡洋船至粵,先令行商出具所進黃埔貨船并無鴉片甘結,方準開艙驗貨。其行商容隱,事后查出,加等治罪。開館者議絞,販賣者充軍,吸食者杖徒”《鴉片戰(zhàn)爭》叢刊第六冊,第141頁。,這是清政府宣示禁煙以來最嚴厲的禁令。然而,道光的禁令、中國人民的正義抗呼以及部分清朝官員的努力禁煙,都沒能阻止以英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列強的侵略行為。1825年,在英國產業(yè)革命即將完成,大機器生產的日益社會化,造成國內市場購買力的相對下降的情況下,出現了第一次經濟危機,英國資產階級不僅加緊對華輸入鴉片,而且亟待對華發(fā)動一場戰(zhàn)爭,以打開中國市場。 1832年,英國東印度公司派遣林德賽化名胡夏米,乘“阿美士德”號船,到我國東南沿海進行長達半年多的間諜活動,測量了上海、福州、廈門、寧波等港灣水道,刺探了我國政治、經濟、軍事等情報,從而提出了侵華方案,獻給了英國外交大臣巴麥尊。1834年,英國政府派遣第一任駐華商務監(jiān)督津勞卑來華。7月,他無視中外交涉必須通過行商的慣例,徑直向兩廣總督盧坤發(fā)函,要求直接會見。當這一要求被拒絕后,竟于9月5日下令兩艘英艦闖入珠江,炮轟虎門炮臺。從此以后,英國政府積極準備武力進攻中國,同時大規(guī)模地以走私方式向中國偷運鴉片。 |